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精
官与商、政与企,哪些交往可为、哪些不可为?过去,有的“亲而不清”乱作为,有的“清而不亲”不作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实施,全党上下大力纠“四风”、转作风,党风政风焕然一新,党群干群关系愈发密切,亲清政商关系也逐步成为清朗政治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政商关系从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,如同一面镜子,既照见市场环境的健康度,更映现政治生态的“晴雨表”。新时代以来,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实施,党风政风焕然一新,政商交往的“行为准则”更加清晰:既要“亲”得真诚,又要“清”得坦荡;既要划清公私界限,又要杜绝“谈商色变”。“亲”与“清”从本质上说,是干事与干净的辩证统一:“亲”不是勾肩搭背搞利益输送,而是干部主动靠前服务,把企业的“急难愁盼”当自家事;“清”不是冷眼旁观当“甩手掌柜”,而是划清公私界限,把规矩挺在前头。若只讲“清”,干部易成消极避事型的“清官”,企业求助无门;若只讲“亲”,资本就会围猎权力,最终两败俱伤。
划清政商关系的公私界限,是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。这“界限”具体化为两条线:一条是“边界线”,明确权力与资本的“不可为”;一条是“同心圆”,锚定干部与企业的“一起为”。只有画好这两条线,才能让干部敢为而不乱为、企业敢干而不蛮干,真正释放市场活力。近年来,从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到“权力清单”制度,从打击政商“旋转门”到保护企业合法权益,一系列制度举措都在为亲清政商关系搭建框架。但制度之外,更需每个干部和企业家心中有杆秤:交往有度、办事依规,既不因“清”而疏远,也不因“亲”而逾矩。正如春耕需要干净土壤与充沛雨水,经济发展同样需要政商关系“亲”得坦荡、“清”得明白,方能激发出蓬勃生机。
今天的中国,经济转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,企业需要“雪中送炭”的干部,干部需要“添砖加瓦”的企业家。对民营企业家而言,“亲”是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沟通交流,讲真话、说实情、建诤言,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;“清”是洁身自好,讲正气、走正道,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、遵纪守法搞经营,积极开拓创新,靠本事实现发展,以口碑赢得市场,当好亲清政商关系的建设者和受益者。唯有守护这份“亲”与“清”,让干部干干净净服务,企业清清白白经营,才能让市场环境更优、发展动力更强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。
交往有道,公私分明。“亲”是责任要求,“清”是底线红线。在政商互动中,干部与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干净与干事、廉政与勤政的关系,主动接受纪律监督和规范约束,用好“权力清单”“负面清单”等制度标尺,进一步明晰交往界限、规范行为准则,在互融互促中找准平衡点。唯有坚决铲除破坏政商关系的污染源,持续巩固亲而有清、清清爽爽的新型政商关系,才能推动干部从“怕担责、躲着走”转向“敢作为、主动帮”,引导企业从“求人办事、看脸色”转向“安心经营、谋发展”,最终使政商关系真正回归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本源,让“干净”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。(林伟)
- 2025-08-04陇周刊(2017年 第3期)
- 2025-08-04陇周刊(2017年 第4期)
- 2025-08-04 陇周刊(2017年 第5期)
- 2025-08-04 陇周刊(2017年 第6期)






